社交账号直接注册

用手机号重置密码

「神翻译」VS「标题党」——什么样的桌游译名是你心中的“灵魂翻译”?

2020-04-16 15:09:32

不知道在标准的“翻译”尚未出现时,语言文字并不相通的人类,是借助什么方式理解和表达彼此想要传递的准确信息的。但在很多科幻电影中,当外星人降临地球,人类与外星人第一次尝试交流时,往往都是从试探性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开始的。

由此可见,名字是打开交流之门的的一把钥匙,一个翻译得好的名字,所起到的作用更可能超乎想象。

最经典的译名“可口可乐”就帮这款曾被译为“蝌蝌啃蜡”的奇怪碳酸饮料一举打开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如果“宜家”直接按原意译为“IK老家的家具店”,应该不会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法国“枫丹白露宫”若是没有朱自清先生的妙译,恐怕现在还要叫“美丽的泉水宫”……

在桌游领域,由于大部分桌游都是由国外厂商设计和出版,再由国内团队翻译并引进,所以给这些作品取一个“响当当”的中文译名,对于游戏作品在国内的推广和传播也尤为关键。

当然,翻译是带有主观意识的行为,与个人所受教育、表达习惯以及喜恶等皆有关系,就算译名经典如“可口可乐”也并不能令所有人满意。本文就选取一些在桌游玩家中普遍被称赞的和部分不太被认可的中文译名,来聊聊名字与翻译的那些事儿。

一、那些“高大上”的桌游译名

给国外桌游取个中文名,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诸如“Jack=杰克”这样直译而来桌游也一度十分流行。

比如《卡卡颂》(Carcassonne)、《卡坦岛》(Catan)、《勃艮第城堡》(The Castles of Burgundy)、《第七大陆》(The 7th Continent)、《盖亚计划》(Gaia Project)等经典桌游的名字,全都来自于英文原名的直译(很多是地名)。虽然谈不上出彩,但起码中规中矩,不会出什么差错。

还有就是一些知名IP改编而来的桌游,比如《权力的游戏》、《魔戒》、《星球大战》系列等,这些原有的IP已经有了被大众接受的官方译名,桌游版拿来直接用即可。

但绝大多数的桌游,按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很容易像“蝌蝌啃蜡”一样完全失去了韵味,也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能真正做到“信、雅、达”的译名其实十分稀有。

1.《冷战热斗》

大名鼎鼎的《冷战热斗》,英文名“Twilight Struggle”直译过来是“暮色斗争”,甚至还有翻译软件将它译成了“暮光之城”,圈外人若只看直译,恐怕会以为这是什么吸血鬼题材的对抗游戏吧。

而“冷战热斗”这个译名的高明之处在于:“冷”与“热”相对,“战”与“斗”相应,对仗工整,韵味十足。“冷战”也直接点出了桌游所采用的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而“热斗”二字则将游戏双方在多个领域激烈竞争的玩法完美地概括了出来。

可能有人要“杠”了——这两个词根本没有体现出原文中“Twilight”(暮色)的意思,算什么高明?其实“Twilight”这个单词既有黄昏、暮色的意思,同时也有黎明、微明的含义。黎明时太阳初升是“冷”的,黄昏时尚有余温是“热”的,冷和热都是对“Twilight”的描述。

且美苏两国表面上是大规模冷战,小范围内也有热斗交火,冷热交织的复杂状态,正是对整个世界黎明前的至暗时刻的最好解读。

2.《历史巨轮》

另一款策略类大作《历史巨轮》的翻译也十分传神,按英文名“Through the Ages”直译过来是“穿越时代”。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模拟历史文明的主题,但是仍不够“雅”,但若是只为求雅而翻译成“古往今来”,就显得有些古板,不够大气了。

“历史巨轮”这个译名的妙处就在于,它将时代的发展比作一艘航行的巨舰,乘风破浪滚滚前行,充满了厚重的史诗感,并与游戏要进行好几个时代的策略玩法,贴合得十分紧密。既然能乘上历史的巨轮,自然也能“穿越时代”,回到文明发展的起点,在不脱离原意的基础上,用词兼具实用与大气磅礴之美。

3.《怒海求生》

在桌游《Lifeboat》中,玩家们扮演了几个遭遇了海难的幸存者,要在一艘救生艇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努力重回陆地。船上众人各自有爱慕和憎恨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众人之间会勾心斗角,既有合作,也有为生存而展开的激烈竞争。

“lifeboat”直译为“救生艇”,但它的正式中文译名却是《怒海求生》(或《骇浪求生》)虽然表面上和原意无甚关联,但是却将玩家在充满危险的茫茫大海上,一叶扁舟中相互竞争、力求生存的情景和玩法都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比起被译为“救生艇”来说,无疑要高上一筹。

4.《深海谍影》

同样的还有《深海谍影》,“Captain Sonar”是它的英文名,意为“声呐船长”。虽然游戏中确实要用到声呐,也存在重要的船长,但直译而来的名字未免太过平平无奇。

而“深海谍影”四个字中,“深海”对应了游戏中故事发生在潜水艇的背景,“谍影”则指代了游戏中的潜行、试探、推理等玩法,尤其是游戏中设置的阻挡视线的屏风,更是让“谍影”之名彰显。

虽然既无声呐,也无船长,但这一译名确实体现出了游戏的玩法机制,营造出了神秘紧张之感,可谓神来之笔。

5. 《仙境幽谷》

4

2019年的热门桌游《仙境幽谷》(Everdell)以其绚丽的美工、优秀的机制广受玩家好评。它国内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还在于其“仙境幽谷”这个译名。

“Everdell”这个地名若是直接按音译过来是“埃弗德尔”,放在中文环境下几乎毫无吸引力。而按照游戏背景故事所发生在的“绿意盎然的迷人山谷”来译,既传达出了宛如童话的仙境之美,山谷之幽深神秘,也能勾起人一探究竟的欲望。

且“仙境幽谷”之名对其英文原名中“ever”的永恒和“dell”的“树林谷地”之意皆有所体现和升华,更衬托了游戏美工的精致。虽然这个译名并没能对游戏玩法有更多直观的体现,但已经足够吸引到很多桌游圈外玩家的注意了。

就像民间有人将“KFC”戏称为“开封菜”,让这个洋快餐多了分本土气息有入乡随俗的亲切感一样,许多桌游除了有优秀的官方译名外,在桌游玩家间流传甚广的一些民间译名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6.《大富翁》

最知名的例子一定是《大富翁》了。《大富翁》的原版游戏名为《Monopoly》,直译过来就是《垄断》,它从美国流行开来之后,开始逐步向全世界推广。

不过“大富翁”这个中文译名,却是源于当年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桌游厂商,通过对《Monopoly》的玩法反复研究后自行翻译的。主要是“大富翁”与经济学专业词汇“垄断”相比,简明易懂,既贴合了游戏中要赚钱成为大富翁的玩法,也满足了一般大众内心的憧憬,十分深入人心。

1965年,香港率先引进了《Monopoly》的官方中文版,发行方也认为直接翻译为《垄断》肯定不行,于是取名为《财源广进》,倒也符合粤语地区的语言习惯。但因为这个版本的游戏数量少、质量差,这个名字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此后,《Monopoly》在香港的中文译名就被正式定为了《大富翁》,台湾地区却将它译作了《地产大亨》。不是他们不想用“大富翁”,而是因为早在1962年,“大富翁”的商标在台湾就被注册了。

“地产大亨”这一译名和“大富翁”相比实际上更为贴切一些,因为游戏的主要玩法是买卖地产,大亨也是大富翁的另一种说法。但受电子游戏《大富翁》大获成功的影响,最终还是《大富翁》这个译名在内地的知名度更一骑绝尘。

7.《只言片语》

还有一个较为知名的例子应该是《Dixit》,它的原意为“武断的话”,是语言表演的聚会类桌游。

它在国内有两个耳熟能详的译名,一是《妙语说书人》,二是《只言片语》,翻译得都非常优秀。《妙语说书人》对应了游戏的玩法,绝对算得上“信雅达”兼具;《只言片语》也同样传神,并有汉语的传统意境之美。

但可惜的是,《只言片语》这个名字被盗版方率先抢注,A社的官方版在引进时不得不改译为《画物语》这个略显平庸的名字。

二、“没内味儿”的桌游译名

译者们当然都希望自己的翻译能够形神兼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游戏的中文译名并没有达到大部分玩家心中的预期。

1.《殖民火星》

《殖民火星》(Terraforming Mars)无疑是一款十分优秀的桌游作品,它英文原名中的“Terraforming”应该是“使其地球化”的意思。在游戏中,玩家们确实要通过规划海洋、绿地、城市,发电、炼钢等方式来对火星进行改造,让它变得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英文命名和游戏玩法可谓十分契合。

在翻译为中文时虽然不一定要照本宣科,但将“Terraforming”译为“殖民”,就显得不够合适。“殖民”的定义为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的不道德行为。

然而火星上并没有原住民,也不存在低等文明,对火星的地球化改造是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发展考虑,并没有侵害任何一方利益。尽管译为“殖民火星”对玩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不够准确,信雅达中“信”的部分有所不足。

2.《农家乐》

另一款很知名的桌游《农家乐》(Agricola)的翻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Agricola”原是指葡萄牙的一个地名,但直译过来可能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它,中文版便将其译为了“农家乐”。

农家乐是指一种到农村休闲旅游的方式,但游戏中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养猪、养牛、种菜……也根本没有游客到来。不了解游戏的玩家,会望文生义地理解为这是一个到农村度假的游戏,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用工放机制来管理自己农场的游戏。所以这款游戏的另一个译名《农场主》才更为合适一些。

3.《德国心脏病》

还有一款广为人知的聚会桌游《德国心脏病》,虽然这个名字流传很广,但与其原名《Halli Galli》没有什么关联。再从玩法上来看,游戏主要是让玩家们在看到五张相同的水果卡后,就马上按铃——这和“德国”有什么关系,只因德国的桌游很出名吗?而“心脏病”难道是指游戏考验了快速反应能力,比较紧张刺激,容易触发心脏病吗?这个弯未免也绕的也太远了。

当然,“Halli Galli”这个没什么实际意思的词本身也不好翻译,再加上这款桌游的盗版也比较严重,正版代理商后来在网上发起了一个为其取新译名的活动。最终,《哈铃果铃》这一名字当选。但是这个译名也并不出彩,既想体现游戏玩法特征,又走了音译的路,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或许它需要一个更为天马行空的“灵魂翻译”才更能引起玩家共鸣。

三、一个好译名有多重要?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游戏归根结底,质量才是保证,译名其实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游戏品质的重要性虽然首当其冲,但是拥有一个好的游戏名,才能在第一时间打出作品的卖点,勾起玩家们的购买欲。

就像大家虽然不喜欢标题党,但不可否认阅读量更高的还是那些标题采用了“UC震惊体”的文章一样。而且在游戏领域,译名之所以要认真对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西方在给游戏定名时的语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方给游戏起名字,注重概括性和排他性,不仅要概括游戏背景玩法,还要区别于其他游戏,只代表自己的作品。比如《三国杀》中,“三国”显示背景,“杀”代表了游戏通过卡牌相互攻击至死方休的玩法;《奇奥英雄传》的“奇奥”点出了背景,“英雄传”指出了它以英雄对决为主的玩法。

而国外给游戏起名字就比较随性了,虽然也有正统一些的名字,但是很多作品就是用游戏中的一个代表性名词或者特色来起名。比如那些直接用简单地名的,还有诸如用《Risk》、《Eclipse》等这种异常简单、谁都能用的词汇来命名的作品。

国外玩家早已适应了这种起名方式,但照搬到国内就有些行不通了,除非游戏质量确实过硬,或制作方本身就大有来头,名气盖过了作品。

两者之间的差别,也让在引进国外作品时都必须对译名精心翻译,才能吸引更多玩家,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一个好的译名,无论是在媒体间的传播,还是在网络的传播性上,都能起到价值百万的宣传作用。

比如桌游《Rising sun》若直译做“升起的太阳”,可能没人会多加理会,但是《旭日战魂录》的大名一出,不仅逼格满满,同时还体现了游戏取材于日本神话的背景和玩法。

这一点在电子游戏领域体现的更为明显,很多游戏的英文原名根本就不能直译。比如知名的《魔兽争霸》系列,英文名《War of warcraft》中既没有魔、也没有兽,直译过来应该是“战争的技巧”,听起来一点都不炫酷。你要约是人一起去玩《战争的技巧》,可能他会以为你在约他一起去上战争历史课,很大概率会得到“下次一定”的回答了。

此外,英语还经常会用双关语,比如顽皮狗的大作《The last of US》, 其中的US既可以指代我们,同时也可以看作是United States(美国),因此翻译为《最后的生还者》或者《美国末日》都没有问题,但是中文游戏名采用双关语的非常少。

因此,游戏的中文译名要想迎合市场,就需要符合国内大众的语境和阅读习惯。而且同样的中文环境下,一款游戏在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译名也常常有所不同。我们经常会嘲笑某些奇葩的港台翻译,但其实这些译名更符合当地的胃口。

例如2019年台湾设计师推出的桌游《她的工具人们》(Her Errend Boys),在香港被译为了《條女很清楚收兵好过嫁人》,这些名字在内地人看来一头雾水,所以引入内地时也更名为了《备胎的自我修养》。

结语

虽然核心桌游在国内还属于小众圈子,大部分核心玩家只要听到某些桌游大厂或一些桌游设计师的大名,再找找相关信息,大致就会清楚这款桌游作品的质量如何,译名对他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但是对于更广大的圈外人士和潜在玩家群体来说,中文译名就是他们接触到一款桌游的第一步。要想吸引他们的目光和对桌游的兴趣,一个朗朗上口,形神兼备的名字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翻译团队作为支撑了。

当然,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未来有更优秀的国内原创桌游团队能推出更多精品中文桌游,不必再为“英译中”而费神,而是思考如何能“中译英”反向输出。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后,发表评论
153个评价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 色情,淫秽
  • 反动,政治
  • 广告营销
  • 恶意攻击与辱骂
注册成功 !
登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