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账号直接注册

用手机号重置密码

从菜市场吵到华尔街,谈判游戏魅力何在?

2020-07-14 18:47:20

早期以谈判为主机制的游戏,一种类似《Diplomacy/强权外交》,模仿复杂的政治、军事与外交,背景宏大;另一种则类似alea系列的《唐人街》,万物皆可谈,但背后是每块地皮现时现刻的价值和每位玩家最大的需求,其成套收集机制也为游戏加入了德式游戏的元素。

原以为这样的游戏可以称得上是谈判游戏的天花板——再模拟现实,能比国家间的争斗更精彩么?再创造谈判元素,能超过“万物皆可谈”的理论高度么?

《Rival Restaurant》《Panic on Wall Street/华尔街恐慌》这两款游戏却从菜市场吵到了华尔街,让人领略了谈判游戏的另一种魅力——代入感。

在《Rival Restaurant》中,玩家各自拥有一家餐厅,游戏目标是成为第一家达到20点人气的餐厅,玩家通过购买和交易食材,并使用它们完成食谱来获得人气点。为了赢得游戏胜利,玩家需要飞奔到各个菜市场去抢购新鲜的食材。没错,就是用抢的。

玩家每回合会用一个轮盘暗中决定本回合将要前往的市场,从水果摊到肉摊、奶制品摊、主食摊、素菜摊等等,等亮出后独自霸占一个市场自然可以悠闲采购。但一旦两个以上的玩家要前往同一个市场,就免不了要为抢同种食材争个面红耳赤,甚至有些玩家将为了获得这个食材还会选择多帮政府处理一两袋厨余垃圾。

买完食材之后,就进入了计时一分钟的谈判阶段。在这一阶段,玩家的食材可以买卖、交换,菜谱也可以交换,各种互相威胁,互相蹭、偷的功能牌都可以打出,场面吵吵闹闹,唾沫横飞,你争我夺,拉扯不断,非常像现实中的菜市场。

然后就到了做菜环节,凑齐了食材的玩家会烹饪出菜肴,获得相应的好评,但也会收获若干袋垃圾。但你不得不在后续的环节中花掉一整个回合去把垃圾倒掉,还得支付垃圾处理费。

由于多了“垃圾”这个元素,并且食材之间有价格差距,玩家谈判时需要开的脑洞就更大了。譬如将一个素菜强行卖出一个荤菜的价格;或是为了拿到一个稀缺的食材,不但高价买还承诺将来帮人倒垃圾;又或是与竞争对手达成短暂的友好同盟关系,达成互不坑害条约等。总之,菜市场里谈判的花样繁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谈的。

说完了热热闹闹的菜市场,再到“高大上”的股票交易所看看?

早期的股票交易所里到处都是股票经纪人,或称为客,他们每天都要在股票市场上大声地叫嚷成交价、成交股数等信息,吵闹程度比起隔壁的菜市场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尔街恐慌》是如何还原这种吵闹的股票交易所的感觉的呢?首先玩家被分为了经纪人和投资商两组,每组业绩最好的玩家都将获得游戏胜利。

游戏中,除了不同股票股价上下波动频率不尽相同,经纪人玩家在每回合两分钟的谈判阶段时可以根据股票的走势(股价过高/过低)来确定手里股票的定价。

由于买卖双方都有需求,推销和谈判环节异常激烈,经常会出现几种股票一起搭售,或股票价格来回波动的情况,而股票经纪人那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样子,像极了影片《华尔街之狼》小李子扮演的王牌经纪人。

看过以上这两个游戏,就不难总结出谈判类游戏想要营造出代入感的要点了:

1.要有紧迫感。菜市场和华尔街,可不是外交舞会那种背后递个纸条,边喝红酒边咬耳朵的悠闲场面。要突出的就是咋咋呼呼,吵到玩家自己都沉浸在扮演的角色中,所以两个游戏的配件中无一例外都用到了沙漏;

2.围绕价格做文章,也就是要充分挖掘谈资。《Rival Restaurant》中,菜谱、大厨的技能和功能牌、处理垃圾、未来的承诺等是谈资;

而《华尔街恐慌》中,股票走势、股票的组合价、不同玩家的定价差距也都是谈资。只有谈资够充分,与游戏胜利条件的契合度高,玩家才会自发挖掘谈判技巧,将游戏玩出不同的花样。

生活中需要运用到谈判技巧的场景还很多,从最高层的外交,到最生活化的菜市场,还有很多独特的题材有待挖掘。

谈判是一门艺术,想要将这门艺术与游戏性结合到极致,无论采用任何背景题材,为玩家营造足够的代入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好的代入感也正是谈判游戏的魅力之所在。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后,发表评论
11个评价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 色情,淫秽
  • 反动,政治
  • 广告营销
  • 恶意攻击与辱骂
注册成功 !
登录成功!